恨嫁家族,I Hate Therefore I Marry




每年國家戲劇院的跨年演出檔期,幾乎都排給林奕華這位當代華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劇場導演。從《三國》、《賈寶玉》,到電影版的《華麗上班族》,我也不知不覺跟了林奕華幾部作品,他的舞台通常都很簡單,打開一扇門、穿過一個框就變換了情景與心境,沒有裝飾更能聚焦角色與演員的情緒;他連結古典名著與現代情感,遊走於現實空間與心靈世界的敘事方式,是讓我一部一部跟下去的原因。這齣《恨嫁家族》在香港、中國城市巡迴兩年,今年終於回到台北,該去朝聖一下。








無恨不成家
 
接近30歲,在人生這個階段看這齣戲算是恰如其分。畢竟這兩年紅色炸彈不停,喜宴婚禮不斷,每對情侶的際遇、心境、與願景肯定各有不同,但是選擇都是一樣的:踏上紅毯。猶如摩西跨過紅海,或許逃離了形態各異的所謂災禍,可是前方的新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沒有誰真的說得準,得要心懷信仰,才能毅然決然地出發。

放寬來看,婚禮除了是兩人關係的里程碑,也是家庭的起點。一旦說起「家庭」,我們難免有些不自在,顯性的、隱性的,甚至是不自覺的、潛意識的,討論得越深,越覺得有一種被連根拔起的赤裸。家庭形塑我們的性格、定錨我們的人生(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對我們深埋心底不願正視的羞赧錯誤提出合理的解釋。

女兒恨嫁,因為母親恨家 (Photo Credit: 鮮城廣州 - 湖水)


echo導演對這齣戲的話:

我一直有創作一齣家庭戲的願望,
因為人生中最早嚐到的期望所帶來的甜蜜和失望所帶來的苦澀,都是來自家庭。有誰不是在期望和失望的擺盪中,經歷痛苦和喜樂呢?

又有誰不是在遇到挫折時,恨不得否定家庭或來不及回去擁抱它?無家不成恨。 

----林奕華
「嫁」與「家」不只是諧音,更互為因果,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輪迴關係。





唯一鎖住的是自己

雖然《恨嫁家族》的主角是大姐,場景也發生在大姐婚禮前夕,但我覺得這齣戲更屬於母親。母親年紀輕輕就懷孕,嫁入豪門卻生不出兒子,於是與她的四個女兒一同遭到父親拋棄;母親恨得瘋了,變成家裡的黑洞,無意間又或許是刻意的將身旁的人全部捲入其中。

四個女兒為了避免深陷家族女性的不幸,各自琢磨出自己的武裝方式:大姐冷酷高傲,只恨自己不是男兒身而刻意剛強,作敵意與操弄的姿態;二妹好勝任性不懼他人眼光,實則出賣靈魂卑微地乞討愛而不可得;三妹自我封閉在書的世界裡,卻缺少尋根究柢的勇氣,所以一本書也沒看完;四妹偽裝自己,製造幸福完美的假象,但終究逃不過本心的矛盾,被自己揭穿。

大姐與二妹的心結。前度將大姐的冷酷發洩在二妹身上,其實二妹才是可憐的那一個。
(Photo Credit: 搜狐文化)

四妹:你為什麼不愛我!你為什麼不愛我!(Photo Credit: 搜狐文化)


四個女兒終其一生都在佯裝與原生家庭毫無瓜葛,不願承認無論是大姐的冷酷、二妹的人性、三妹的封閉、四妹的偽裝,其實都來自母親,都是瘋癲母親性格的一部份,她們都是母親的折射。

這大概能說明為什麼母親這個角色絕大多數的時間都不在台上,她不是趴在台邊,就是藏在後頭,鮮紅色的背影如鬼魅般遊蕩在偌大的老屋、遊蕩在四個女兒的靈魂深處。特別是大姐,母親心中唯一的女兒,承載著母親所有的愛與恨,壓抑的成長,蹣跚的活著。


母親只恨自己生不出男孩,所以大姐格外討厭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Photo Credit: 好戲網)



害怕一個說真話的人

人渴望被了解,卻不願被看穿。對自己誠實何其困難,因為誠實意味著卸下自己建築的武裝,意味著親手毀滅自己偏執的生存之道,意味著替自己掘墳墓。

大姐將閨蜜拒於門外,怕被他毒辣的吐實灼傷;她拋下前度,因為他們了解對方卻容不下彼此,宛如一場毀滅式撞擊;她推開勾引者,因為他是蘋果樹下諂媚的蛇,咬住她的軟肋。相同的是兩個男人都說了真話,說真話如掘墳墓,他們預告她終將成為母親,跌入嫁與家的墳墓裡。她狠狠推開報喪的人,呼應開幕時靈媒外婆與黑道老大的的寓言故事:在自己脫下面具之前,難堪的真話哪有得別人說?

大姐與難忘的前度,回憶大學時的舞會 (Photo Credit: 兩岸文創誌)

大姐與勾引者的戰鬥,她不能迷失自我 (Photo Credit: 廣州鮮城 - 湖水)

劇中另外刻意安排兩個無端闖入老屋的陌生人:躲雨的男人和父親一樣,掠奪並遺棄母親,中提琴手因為通曉陪襯的智慧,成為三妹的知音。他們與家族毫無關係,但一個化作魔鬼、另一個成為天使,差別只在於當事人是否願意走出故步自封的堡壘,從超脫的角度看向自己,看見問題才是和解的開始。



我的智慧與你的天真

本該氣派的豪門婚宴,被大雨泥流洗去了華麗的偽裝,原形畢露正是重生的機會。大姐和母親談心的戲是我哭得最慘的一段,當她穿上母親的高跟鞋,才領悟自己恨嫁是因為母親恨家:恨的源頭是愛,渴望愛而犧牲自我,最終失去自我。母親恨家,因為家是吸乾她的養分才得以生長。

在淨空的舞台上,母親與女兒的對話 (Photo Credit: Marie Claire)


恨嫁的背後是幽怨的認同焦慮,尤其當婚姻某程度存在「放棄自我」的成分,要冒著風險讓自我透過依從另一個人來實現。一個不具名的女性好友曾經和我說過,女人寧可孤老終生,也絕不能看男人臉色過日子 -- 我說如果婚姻僅是權力的展現,那麼總要碰上誰向誰低頭的問題,但如果婚姻是愛,是欣賞與支持,是不是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呢?

新郎的婚戒是牙齒做的,一顆是自己的智齒,一顆是大姐的乳牙。琺琅質是地球上第二堅硬的物質,更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我們與生俱來的,當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你依然享有我的智慧,我仍舊欣賞你的天真。儘管我們看著台上演員彼此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最終還是向著愛走到了這裡,和看《賈寶玉》的時候一樣,無論過去如何困頓,導演其實還是相信未來,相信正面能量,相信撥雲見日總有愛。


四姊妹與彼此和解,與自己和解 (Photo Credit: Marie Claire)



文末放上貫穿全劇的歌:《外面的世界》。就是因為這首歌,我相信這齣戲屬於母親。願世間恨嫁男女,有恨不要嫁,嫁了就別恨。






林奕華 Edward Lam: Facebook

《非常林奕華》恨嫁家族:兩廳院售票系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