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 巴黎美食篇
這才是真正的法國可頌麵包!所謂的法國美食,便是從這些平凡的細節由小見大。
巴黎的朋友待在台北的時候,老是抱怨麵包太硬太澀、咖啡裡摻水,全台北吃不到道地的法國食物。這次趁著跨年,我們來到巴黎拜訪她,她終於有機會帶我們品嘗「真正的食物」,從吃開始認識巴黎。
我們前往Les Halles一帶,這裡有巴黎一貫灰白色纖長的線條,少了精品海報和觀光訊息,多了生活化的巷弄和生活化的人,是真正的巴黎人出沒的地方。我們到了一處家庭式的烘焙坊,麻色油漆和木製家具樸實溫馨,開放式廚房樂於與每一位訪客分享早午餐的情趣。
面對一長串看不懂的菜單,巴黎朋友幫我們全部點完:「妳們一定會喜歡!」她說,難掩得意的笑容。
服務生先是送上一籃可頌麵包。還沒看見麵包本身,剛出爐的香氣已經飄過來,正式上桌時,金黃色澤飽滿得發亮,光用看的、聞的,已經能感受到它的等級高出一大截。用手撕開,只見斷面層次分明,裡頭空氣飽滿,咬下去的瞬間,醇厚的香氣自蓬鬆的麵皮中擴散開來。麵包單吃已經令人印象深刻,搭配自家釀製的手工果醬,水果的微酸和可頌的香氣調和,味覺層次更豐富。
2012, French Breakfast for New Year! |
接著服務生給我們一人一顆半熟蛋,鮮明地直立在蛋座上,再上了一簍吐司麵包。看我們一臉疑惑,朋友悄悄地指向隔壁桌的小妹妹說:「妳們看她怎麼做。」
妹妹先拿小湯匙輕敲蛋殼,循著裂縫把蛋開了一個洞,洞裡可以看見鵝黃色的蛋液。她接著把吐司撕成條狀,伸進蛋裡沾上蛋黃,然後直接放進嘴裡,吃得津津有味。這是法國當地傳統早餐的吃法,作法簡單又富營養,大家從小在家裡也是這麼吃的。
吃慣了中華料理,總覺得這些法國麵包甜點,不過就是揉揉麵粉烤一烤,沒什麼特別的工夫,其實它細緻、精巧又富層次,份量少存在感卻反差地強。
特別是巴黎這樣精雕細琢的城市,如此鑽牛角尖的美學被發揮到極致,不夠細緻、不夠有個性是看不上眼的。風靡全世界的法式點心馬卡龍,便是這樣小的可以一口吞下,但若真的這麼吃,恐怕會甜到嘴巴張不開,要耐著性子細細地嚐,帶著好奇與敬畏的心感受它的美──
但這種美往往是不尋常的美,我曾經吃過松露口味的馬卡龍,白色的像珍珠,吃起來卻像瓦斯在鼻腔裡亂竄,不難吃,只是特別到令人不知所措!另外經典的魚子醬、鵝肝都屬於這一類有個性的味道,不怕你不吃,只怕你不懂得欣賞。
跨年那一晚我們在朋友家和她的法國朋友們一起狂歡吃著小點,抽著水煙,聽樓下喧鬧地大呼小叫,輕輕皺眉嗤之以鼻,倒數時分興奮地擁抱、親吻對方,然後爽快地開了香檳,高舉酒杯呼喊:「Bonne Année!」當金黃色的氣泡滑過喉頭,我明白巴黎的個性要用舌尖才嘗得出來,吃或許是側寫巴黎,絕妙、卻精準的方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
Le Pain Quotidien -Sentir(M3)
法式早餐:可頌麵包
Stohrer -
Étienne Marcel (M4)
法式甜點:Éclair Chocolat 閃電泡芙
La Durée - Madeleine(M8, M12, M14) / Geroge V
(Champs Elysées M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