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不一定要出走〉

Nice, August 2011, photo by Ante Cheng


整理房間時偶然翻出羅晴媽媽以前的文章,讀完發現和我旅行後的心得不謀而合。以下節錄三段晴媽的文句,底下闡述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在Opening裡說的,我向來對於『小旅行』這種小家碧玉的東西不感興趣,這是沒有自信心、沒有踏實生活的藉口。真正旅行過的人都曉得不該對這件事期望太高,旅行無法真正救贖誰的,不是坐上火車搭上飛機就能前往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也不是登上巴黎鐵塔或羅馬競技場就能悟出解答人生所有疑惑的道理。


我們把旅行的日子和日常的生活隔離了開來,於是,我們允許自己小小荒唐一下,因為這是生命裡的「一段出走」;對變奏曲,我們特別寬容,因為我們心裡明白,有一天,主旋律還是要回來。


歐洲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看在東亞的眼裡,歐洲像薄霧中的美人,所有的事情都被柔焦處裡,好像住在教堂、古堡裡就不必設法維繫生計,整天只要買精品吃大餐就好了。想想身邊有多少女生幻想自己在左岸喝咖啡吃馬卡龍,以為這就是最道地的巴黎生活,比坐在台北巷口吃小吃攤高尚;或者誰又被《Eat, Pray, Love》影響,以為隻身前往羅馬必定有護花使者出現,像天使般治癒她在台灣所受的感情創傷。到頭來被扒光光,傾家蕩產,難道要怪城市辜負了妳?那些整天灌輸妳歐洲美夢的人才真正在說謊呢。巴黎、羅馬的確很美,但只要是真實生活,必定有其辛苦、醜惡的一面,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彼得梅爾把工作辭掉、到了普羅旺斯才能夠知道:「啊,原來日子該這樣過」?


如果你的旅行是花大錢將一切交由五星級飯店安排,當然大可高枕無憂吃香喝辣,一邊埋怨甚至詛咒原本的生活和原生的城市。然而『旅行』,尤其是長時間的旅行,不是在享樂,而是流浪,其實是在適應、體驗異地生活;『生活』本身不因換了場域而中斷,以旅途中所見的片面的好,來評斷真實生活中累積的壞也是不公平的。

紐約倫敦快速繁忙是一種生活型態、普羅旺斯閒靜單純是另一種生活型態。彼得可能忘了,若沒有以前在大城市忙得像打陀螺的那段日子,大概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他移居普羅旺斯;少了從前在工作中獲得的地位和成就感,他可能也沒有辦法高枕無憂地臥在鄉間的躺椅上不問世事。看在一個從小在田野長大的青年眼中,或許他非常羨慕城市新鮮多變的生活,而彼得自己在普羅旺斯久了,說不定也漸漸對緩慢、沒有目的性的生活型態疲乏,此時再美再和煦的陽光都顯得刺眼了。




大隱隱於市──在我最放心不下、在我用了最多感情的城市裡,也學會偶爾放下煩心、惱人的時刻,無須靠著陌生的疏離感才覺得安靜;每一刻都在我所在的這個時空之中,也都可以在其之外──世界由心照。


我們太依賴『出走』,往往兩頭空,旅行時因期待太高而失望,回到家惱人的事情也未曾走遠,便開始感慨天地之大竟沒有我容身之處。其實,旅行的過程未必都是好的,生活的情節也未必全是壞的,同樣都是過日子,都有它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但旅行還是必要的人生體驗。我從中最大的體悟,是要踏實地生活、樂觀地面對未知。因為生活的醍醐味絕不可能從別處發現,一定是當你離開原本熟悉的環境,在旅途沉澱,加入你的所見所聞,參透它的優缺點,再一次投入其中時,從那一刻開始發酵。





2013年Marie Claire美麗佳人修訂版




--
跳舞有時羅晴媽媽彭蕙仙部落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