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天才城市, The Geography of Genius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現代社會講到 “Genius 天才”,多半是指某個人展現超凡創意、想出意料之外的點子,有著足以改寫規則、創建新格局的能力。這本書要討論的 Genius ,就是這類「展現創造力」的天才。

拉丁文 “Genius” 原意指「主宰之神」,可以理解成與人類亦步亦趨的「守護天使」。不知道為什麼會演化成現在的意思,可能我們都想要一個更全能的自己吧?


英文封面真的不是很好看...

為什麼對這本書有興趣?

因為我很討厭坊間的勵志書籍、自我成長書籍,尤其是那些寫著斗大標題:《三十歲以前該知道的十件事》、或《十五個卓越好習慣》,特別令人火大。這些聳動的書,通常聚焦在某種「商業巨擘」、「投資大師」、「科技教主」的學習或工作方法,要讀者透模仿並崇拜他們的成功方程式,彷彿只要照著做,人人都能變天才。

時下人物傳記也令人萬分沮喪。這些天才的故事根本是用產生器寫出來的吧?他們不外乎天資聰穎,孩提時代智商高到破表學術機構無法測量,高中跳級兩年直攻大學、發表傑出論文;或者他們每天只睡三小時,奮鬥到家人朋友都不認得,奮鬥到確診肝癌還要勇敢抗癌,從逆境中站起來,成就傲人財富。總之,他們之所以為天才,無論是天生的或養成的,是因為他們好棒棒。

是否沒有生到一顆好腦袋,或沒有這種拼搏致死的決心,就注定庸碌一生?或者該反過來問,這些天才的成就,難道都該歸因於自身能力與努力?


天賦很重要,但沒有外在條件,上面這些人能有現在的成就嗎?

我就是看這些內歸因的書不順眼。不是說天賦不重要,而是主流內容往往淡化外在因素,將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歸功於其才華與付出。

如果將一個人從其所屬的環境抽離,他的人生恐怕會有很大的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歷史上缺乏「女性天才」,這不就是從前的環境對女性發展不友善所造成的嗎?

《歡迎光臨天才城市》光書名就我內心澎湃萬分!!終於有了非個人取向、非內歸因,改以環境與人的互動分析天才成功的原因。讀完之後更喜歡,因為我很喜歡歷史地理,把天才放進更宏觀的脈絡中,讓他們的發跡更合理,也讓他們更像個人。



書的介紹


中文的封面是不是美麗很多呢~


作者 Eric Weiner 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曾經以同樣的方法探討「快樂(Bliss)」和「信仰」等關乎人類文明發展,當代依舊熱議的話題。

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盛行,天才通貨膨脹嚴重 —— 天才發明家、天才運動員、天才歌手 —— 在路上開車隨便都能撞到天才,隨著矽谷興起,科技天才更是追捧的目標。Eric Weiner 綜觀人類歷史,發現其實也有不少地方和矽谷一樣,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密集出產大量天才,開啟新領域,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劃時代的貢獻。


循著這個脈絡,Eric Weiner 選出七座曾經在某一時期產生大量天才的城市。從最古老的雅典到最年輕的矽谷,中間經過佛羅倫斯愛丁堡維也納,還挑了杭州加爾各答兩座亞洲城市平衡一下,試圖找出天才誕生的方程式。


天才的地圖(不知為何官方影片沒標到到加爾各答)



天才產生的原因

在尋訪七座城市的旅程中,作者 Eric Weiner 歸納了一些促成天才的環境因素。我簡單列出一些,書裡的內容更細更扎實!

・擁抱混亂的環境

可以想像環境單調會造成思想單一,所以書中七座城市全是龍蛇雜處之地,讓不同的文化與思想在此激盪。

18 世紀的加爾各答,是蘇格蘭與印度思想交會之處,泰戈爾便誕生於此;20 世紀初期的維也納和現在的矽谷一樣,族裔複雜、移民人口多,整座城市變得像實驗場一樣,隨時都有新鮮事!


加爾各答還有許多英式建築呢

・只有全才沒有專精

與現代提倡深化單一領域,將問題細化、複雜化的作法正好相反,不被學門限制,天才才能出世。

比如:古希臘人人都是「slash 斜槓青年」,軍人會寫詩、詩人也會打仗;達文西既會畫畫,也會解剖研究人體;宋朝蘇東坡既是文人,也是工程家(蘇堤是他蓋的呀),可能也是個好廚師(發明了東坡肉)。試想如果他活在現代,該怎麼選科系呢?


呼應聯合報最近的專題:「斜槓大人
(但是我實在沒有很喜歡斜槓這個詞...)

・深厚的知識根基

當我們談到「創意」的時候,總是反射性地切割舊知識,把古人的成就看成包袱。但是宋朝時候的杭州,就是根植於前人累積的知識,才能在科技、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大鳴大放。

啟蒙時代的愛丁堡(Scottish Enlightment)對歷史也充滿敬意,甚至發明了可供閱讀的 “Conjectural History”,透過研讀歷史了解並改善當代;而當啟蒙的蘇格蘭人碰上古老的印度智慧,加爾各答的創意能量也大爆發啦。


宋朝的科學奇才 - 沈括!
大家可能連他寫了什麼書都不記得了吧XD

・有錢才有力量

創意能當飯吃嗎?要不是有雄厚財力支撐,天才們可能早就餓死了。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是因為富可敵國的銀行家族投資,才有金碧輝煌的教堂與壁畫;18 世紀維也納之所以成為音樂之都,也是依靠皇宮貴族的支持。

除了有錢,這些人看慣聽慣了最好的作品,養成挑剔的品味,無形之中也刺激天才們持續突破。

・發展實作一條龍

最好的例子就是矽谷,史丹佛大學與科技公司密切合作,發展一套工作與驗證的流程,讓創意有被發揮的機會。其實文藝復興時的佛羅倫斯也有類似的模式,工作坊承接銀行家的委託,讓旗下的藝術家替他們畫油畫、刻石像。


史丹佛 & IDEO 和各種公司的各種 Lab

・好點子是聊出來的

Networking 不是矽谷的專利,這七座城市都有舉辦類似的活動,把大家放在同一個空間之中,聊聊天彼此認識、切磋一下。

古代雅典哲人最愛聊天,加爾各答的印度式漫談沒有主題;啟蒙時期的愛丁堡喜歡「語言較量(Flyting)」,不怕吵架,展現「直言不諱的包容」;20 世紀初期的維也納,人們群聚在咖啡館裡,他們對世人的厭惡和渴望同樣強烈,想要獨處,卻又需要找一個伴來一起獨處。

而且,其實天才們聊天時往往會喝酒,酒精促進發散性思考,在迷茫之間找出看似不相關的學門之間的相似性,開創新的領域!


雖然不在六座城市裡,但這是法國喬芙蘭夫人的沙龍

像喝酒聊天這樣的小習慣,竟在不經意之際促成天才的誕生。而不喝酒聊天的時候,天才們就愛出門散步,把自己沈浸於混亂的環境裡,在移動時獲得靈感。還有,許多天才的房間都很亂,比如愛因斯坦和貝多芬,在自己的小宇宙裡保有刺激。

把天才放入其所屬的環境中,他們就突然變成那些我們身邊會出現的人,比如:蘇東坡的文采來自於靠北別人、拿別人開玩笑;莫札特生性好賭,所以得靠譜曲娛樂王公貴族賺取賭金;達文西如果沒有工作坊老闆給予進度壓力,可能會無止境發散無法專心,最終一事無成!




看來無論時代與科技如何演進,人的想法和互動似乎大同小異,而 Eric Weiner 筆下的天才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是有血有肉有脾氣的真實人類,受外在環境刺激走上卓越之路。

這本書其實像遊記,寫作風格滿幽默的,中間還穿插了許多心裡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雖然很厚,但讀起來一點也不辛苦,反倒像是經歷穿越之旅一樣精彩!大家不要給自己壓力,慢慢看,會越看越有意思喔~


--

購書連結 *Link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