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Sense Making to make sense
![]() |
Photo Credit: Bloomberg 本書作者ReD Associates兩位創辦人,很顯然把商業雜誌當成GQ在拍A_____A |
首先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翻譯名稱完全沒有切中原意囧。這本書和大賣場完全沒有關係,它說的不是那些「把商品放在eye level」之類的心機小故事,它講的是如何使用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幫助企業做決策。尤其是那些面向市場的決策,設計、發展、推廣新商品等等生死交關的時刻,面對神秘、善變、猜不透(XD)的消費者,誰也不敢說自己有100%的信心。最怕的就是風風火火推出得意大作,結果市場不買單,卻想破頭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明明能做的、該做的都做了,不是嗎?
![]() |
Photo Credit: 活科技 Gadget of Life 還記得HTC這支無助的廣告嗎...? |
所謂「該做的、能做的」,在一般企業裡指的多半是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為基礎,根據過去經驗提出假設,然後用數據推導出來的線性邏輯,久了以後成為一種慣性思考。這樣的思考方式可以研究過去與現在,面對未知卻是遠遠不夠。看似客觀、有理論支持的慣性思考,其實潛藏幾個違反人性、不踏實的假設,最常見的就是:人是理性的,而且擁有充足的資訊。
作者還點出另一個不容易發現的現象: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中,語言必須去人性化,像是企業內部開會的時候,我們習慣以技術用語溝通,取代日常用語;其實這意味著權力的移轉,顯示「系統」開始取得越來越多的主控權,人類的日常現實慢慢退居幕後,使人類距離自己的本質越來越遠。說不定就是因為這樣潛移默化的行為,我們開始離消費者越來越遠(Eurika!)。
![]() |
Photo Credit: betahaus 突發奇想,寫在便條紙並貼在牆上,就能想出好方法?! |
而當慣性思考不管用的時候,企業轉而對於「Think outside the box」這種很玄很虛幻的思考方式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本書花了一個章節來討論一般人對創意的錯誤認知,尤其對於現在最潮的「便條紙思考營」,作者寫了一段真實中帶點微酸(XD)的描述。透過思考營的窘態,強調創意並非靈光一閃,也不是模仿賈伯斯穿高領毛衣(大翻白眼)就會出現,創意是從眾多現象中尋找脈絡、建立觀點,經過長期醞釀產生的「緩慢的直覺」。
![]() |
美國賈伯斯,中國馬雲,兩個最不想要在會議中聽到的名字 |
記得大學上過哲學系院苑舉正教授一堂「自由社會中的科學」,講人文科學如何在這個自然科學當道的氛圍當中被霸凌(XD)。其實這也是我唸商學院&工作幾年以來,心中常有的疑問,特別是我一直待在行銷領域面對消費者,總覺得光以自然科學的邏輯,拿冷冰冰的數字來詮釋人,就是有什麼地方怪怪的;就算有焦點訪談一類的質化研究好了,在那樣脫離現實生活的環境裡採樣的資料,真的有代表性嗎?
這就是人文科學研究法派上用場的地方了!從定義問題到觀察紀錄,本書建立了一套方法,取名為——使用者意會(Sense Making)。我覺得中文名稱翻得不是很到位,我想sense making大體上就是「把感覺說清楚」,讓現象make sense這過程吧。書裡舉了好幾個例子,其中一個是樂高積木,這家百年玩具老牌運用Sense Making 人文科學研究方法,發現「玩樂」對孩子的真正意義,以此做為一連串策略轉變的基礎,這些insight是無法藉由閱讀屬性資料發現的,最令我印象深刻!我就不多說了,大家自己看書吧,這個探索與建立的過程,就是本書的精華。
![]() |
Photo Credit: Triblocal Arlington Heights 樂高一度與錯誤的對手競爭而流失核心精神, 運用Sense Making重新發現遊戲對孩子的意義以後, 重拾自身優勢設立新的店型 - Lego Club |
我覺得「Sense Making」這個命名蠻有趣的,因為當有人覺得哪裡不對勁的時候,我們的確會說這個人很有sense。只是sense太飄忽好像不能當飯吃,除非像本書作者ReD Associates 的兩位創辦人一樣有系統的挖掘、觀察、解讀,就可以當飯吃了(而且變成長期飯票)。是的,其實這本書是ReD Associates 這家顧問公司寫的,來宣傳他們的方法論,相較於市場上以數據分析為本的競爭者們,他們家確實獨樹一格呀。
可惜的是,身為一個商學院的學生,書中提到的「民族誌」、「深描法」等研究方法,對我而言實在好難想像!書裡節錄了幾段民族誌,讀起來像小說一樣,連訪談對象眨眼、踱步都鉅細靡遺的紀錄,可是我沒辦法想像是怎麼做的T口T 作者提到這樣的現象觀察是從一堆照片、影片、逐字稿建立起來的,「沒有一張圖表」,要浸淫其中,而不是以超然獨立的態度思考。我也好想感受一次如此貼近的田野調查呀! !
總之這本書很推薦給做行銷或商品開發的人,平衡一下大數據時代過重的左腦,畢竟電腦生資料,人類讀資料,就看我們能不能觀察現象、建立觀點,讀出那些人性的弦外之音了。
應該很少人會跟書自拍吧,我來試試看 |
----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The Moment of Clarity
天下文化出版 *博客來購買連結
ReD Associates *Official Website
supreme new york
回覆刪除off white outlet
chrome hearts
goyard
fear of god essentials hoodie
golden goose outlet
off white nike
off white outlet online
off white
hermes outlet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