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s Fair USA, 將世界博覽會帶回美國

這是1939年紐約世博會的海報,看起來青春洋溢充滿希望~
Photo Credit: Rusty McNeal (Pinterest)



每次回到自己的國家,都會忍不住把自己國家的處境多想幾遍,想我們這樣小小一個島,島民們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呢。彭博這篇報導特別引起我的興趣,因為沒想到美國這麼大這麼強勢的國家,也會有失去自信、想要喚醒自己的時刻,WolrdFairUSA是一項群眾募資計畫,由一個25歲的年輕人Michael Weiss發起,來看看他怎麼說~


本文摘自:Bloomberg Businessweek 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  2015.12.30第83
Bloomberg英文原文(*Link)




對美國人來說,想像「未來」似乎已經成為遙遠的往事——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懸浮平衡板並不懸浮,掃地機器人Roomba跟機械人羅西(Rosie)風馬牛不相及,更別說在阿姆斯壯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近半個世紀之後,美國要靠俄羅斯幫忙去太空。韋斯(Michael Weiss)認為,問題可能在於美國人不再做大事了。

今年25歲的韋斯是眾籌公司美國世界博覽會(Worlds Fair USA)的創辦人,該公司計劃募集160億美元,啟動把世界博覽會帶回美國的程式。美國上次舉辦世界性的博覽會還是1984年,地點是新奧爾良。在那之前的一個世紀中,美國主辦的多次世界博覽會,見證了一系列曠世發明的首次公開亮相:電話(1867年,費城)、摩天輪和拉鍊(1893年,芝加哥)、X光機( 1901年,布法羅)、嬰兒恆溫箱( 1909年,西雅圖)、電視機( 1939年,紐約)、視訊會議( 1964年,紐約)和觸控式螢幕( 1982年,諾克斯維爾)。「要讓世界博覽會再次變得重要,它得發生在美國,」韋斯說。「美國是未來變成現實的地方。」


1893年摩天輪第一次在芝加哥世博會亮相的海報!
Photo Credit: Katlin Ty (Pinterest)


是不會一直在世界各地繼續舉辦,大約每五年在一個不同的地方持續舉辦半年時間。上海是2010年世博會的東道主,今年輪到米蘭, 2020年則移師迪拜。自從1984年的新奧爾良世博會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屆宣布破產的世博會之後,美國就一直沒有高調亮相過。1994年,美國國會禁止聯邦政府花錢舉辦這樣的博覽會,以節約財政預算。

美國代表團紛紛轉向非牟利組織和企業尋求支援(尤其是花旗集團和雪佛龍公司),以支付展館費用——目前每屆大約6000萬美元。結果一直「令人尷尬,」美國規劃建設的地下公園The Lowline的建築設計師拉姆齊(James Ramsey)說。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美國館看起來就像換了個『USA』標誌的好市多(Costco)超市。」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美國館,看起來是真的很像大賣場


2015年米蘭世博會的美國館,有人有去過嗎?
Photo Credit: Business Forward

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的館長、著書介紹國際博覽會歷史的傑克遜(Anna Jackson)表示,上海世博會的參觀者達到創紀錄的7300萬人次,幫助世博會重新成為跟奧運會一樣能夠振奮人心的盛會。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在米蘭驕傲地宣布,美國館的單日訪問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5萬人次。傑克遜說:「世博會幫助人們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

韋斯希望吸引世博會在下一個十年回到美國。他說,到明年2月,他將匯集1萬名感興趣的參與者,並籌集到最初的600萬美元。這筆資金將用於網站建設、市場行銷、選址的可能性研究、園區模型製作以及支付承包商費用。他一直在努力從美國的6個地點選擇世博園園址,佔地可能達到1000英畝。


天體物理學家和流行未來派作家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認為,世博會產生的氛圍和興奮,與展館裡展示的發明創造同樣重要5歲時,他參觀了1964年的紐約世博會,「就跟1939年世博會影響了薩根(Carl Sagan)一樣,那次世博會對我的影響很大。」他還記得在IBM展館裡看到90英呎的IMAX原型,以及自己第一次品嚐Fresca。「這影響了我們對可能性的認知。」

總部位於巴黎、負責管理世博會事物的政府間機構國際展覽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的秘書長洛塞塔萊斯(Vincente Gonzalez Loscertales)表示,國際展覽局「非常歡迎」任何將世博會帶入美國的計畫。



美國主辦世博會的海報,以前的海報很有味道耶!
Photo Credit: Pinterest (ChicagoSeatlle)

韋斯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商學本科學位,在著名的房地產年會公司Escape工作三年並最終成為主管。「我認為,任何跟韋斯打賭的人都是傻瓜,」房地產開發商蓋爾國際(Gale International)紐約子公司總裁小斯坦.蓋爾(Stan Gale Jr.)表示。他參加過Escape的一個會議,主題是噴水背包,此外還有Zappos首席執行官謝家華的人的演講。蓋爾回憶,房地產業與會者普遍回饋是:「哇,真棒!」

這並不是說,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必然與高科技想吻合。例如, 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的舉辦場地Sunsphere幾十年來一直近乎荒廢。「這感覺就像一個白日夢,」佛羅里達大學旅遊學助理教授凱里森(Timothy Kellison)表示。他說,韋斯的160億美元預算過低,就算加倍可能仍是保守估計。


韋斯一直在美國巡迴籌資:11月份在紐約,12月份到芝加哥,1月份計劃去三藩市。「我的直接聯絡人網絡裡有太多高淨值人士,」他說,但不願透露已經籌到多少錢。他表示,到明年5月,他將就世博園選址進行網絡投票,明年秋季敲定結果。至於如何實現從600萬美元到160億美元的跨越,韋斯笑了,並提到今年10月份有人穿著噴氣背包圍繞自由女神飛行的熱門視頻。他說:「我覺得不難找到有著跟我一樣的夢想並且有能力將夢想變成現實的人。」




--

多拿的Takeaways:

  • 沉溺於往日光輝令人懈怠麻木,台灣島有小確幸,美帝國有趴踢駭。現在美國的年輕人也不是各個都是矽谷溫拿,混吃等死的魯蛇不在少數。之前James Franco和小天后Selena Gomez演的電影《放浪青春》,就是導演側寫美國青少年的無腦生活以提醒社會:「嘿,我們的孩子都是這麼過日子的,該擔心一下未來了吧。」Party like there's no tomorrow,因為對未來迷惘、失去自信,所以選擇龜縮在舒服的角落,重溫美好的時光。(因此很有可能選出川普這個智障當總統!)

  • 不過別忘了美國曾經是希望的國度,許多從白手起家到獨步天下的故事都在這裡發生,對現代世界影響深遠。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些成就讓美國人能為自己感到驕傲,美國人看似與生俱來的自信,大概也是從這段短暫卻很有爆發力的歷史而來的吧。但這樣的自信,被混亂的內政、競爭壓力等因素漸漸消磨了。


  • 彭博這篇報導讓我想起去年台灣由公民發起的OPTOGO計劃——因不忍見到號稱美食王國的台灣缺席以「吃」為主題的米蘭世博會,所以要「外帶台灣」到米蘭,自建餐車在園區裡當流動路邊攤來介紹台灣。同樣是為了自我認同和未來而努力,韋斯的方法則是保持對未來的憧憬,透過舉辦世博會喚醒美國人樂觀的冒險性格。







  • 以前在當交換學生的時候,每當要介紹自己的國家,總得好好想一番,因為我們知道每次表達的機會都很珍貴。雖然世博會這類世界級活動真的所費不貲,而且很可能是犧牲居民權益換來的(看看巴西......),但它是一個表達國家的機會形象與價值,也促進了人們互相欣賞、共同構築未來世界,它代表了希望。


  • 所以重點是那個精神吧,像愛因斯坦所說的,保持想像力與好奇心,我們才能擁有希望,才能前進。希望最是昂貴,那是唯一能夠驅動人前進的能源,乾淨無污染、脆弱難保存。不過希望這種本益比難以衡量的抽象概念,在重視實際價值的華人世界還真是不被重視呀,美學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些能讓我們站得久的,都需要更久的時間培養。


  • 明尼蘇達似乎也發起了主辦2023世博會的計畫,網站在這(*Link)


  • 最後,大家可以看看Michael Weiss的網站:Worlds Fair USA並引用他們的話作結。這個團隊對自己的國家與未來充滿熱情!但是沒有說目前募資的成果如何,希望他們順利……




We believe in living an inspired life. Inspiration pushes you forward, it gives you a reason to pursue what only you know about the world. And when you are inspired, you create your contribution for everyone to enjoy.
----WorldsFairUSA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