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一齣熟悉過頭的戲

若唯與Charles墜入愛河
圖片轉載自 台南人劇團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何以選擇總是令人焦慮?
當熟悉的情境被搬上舞台,直接演給我們看的時候,內心的不安頓時被放大兩百倍。




「台南人劇團」是我從大一開始就不斷聽到的名字,可能戲劇系常常在鹿鳴堂表演吧,時不時在公演海報上看見這個劇組,也常聽跑劇場的同學提及他們才華橫溢的大學長蔡柏璋,堪稱是台大戲劇系最早出師的那一群拓荒者,也是最早就闖出一些名號的青年才俊。

一旦知道了這齣戲的藝術總監和編導是何許人也,我走出劇場後背上那股因過度熟悉而產生的黏膩感,頓時有了合理的解釋,因為這真的是一齣很台大的戲!和我同樣去新舞台看戲的台大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們,應該能夠明白我的意思吧。


圖片轉載自 台南人劇團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一齣政治正確的戲

台大,或者台政清交成,總之泛指這一群高學歷的孩子們,無論我們主修什麼、唸了幾年,我們已經太習慣父母親戚、乃至於整個社會抱持的高度期待,亦十分通曉如何適宜地表現,最能契合大家對我們的期待。在讀書考試制度下極度活躍的我們,與其說是最聰明的,不如說是政治最正確的一群。

回頭檢視〈Re/turn〉的劇情安排:
漂亮又叛逆的千金小姐若唯,在倫敦學芭蕾的時候認識了帥帥的ABC男孩Charles,兩人墜入愛河無法自拔,卻因分隔兩地逐漸失聯,戀情無疾而終。兩人分別十幾年後,若唯遇上了政壇新星境澤,兩人即將步入禮堂,殊不知境澤其實是同性戀,這個秘密一直由從小暗戀他的奕梵保守著;而奕梵與境澤的高中好友嫚青,偶然結識續在倫敦打拼成為甜點師傅的Charles,兩人相戀並計畫結婚,一起開一家咖啡店。本來下定決心要安分地過日子,若唯的婚禮卻因為母親意外的死訊被迫中止,這五個人的人生也因此出現轉折。

 
奕梵要守護境澤的秘密
圖片轉載自 台南人劇團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一切聽來相當典型,不是嗎?幾部名不見經傳的偶像劇穿鑿附會串在一起,大概也就是這個感覺。一對錯過的美麗佳偶,在重逢時刻欲言又止了五分鐘,哽咽到舞台都空了,然後吃了櫻桃派之後哭得久久不能自己……諸如此類似曾相識的場景不禁令人眉頭一皺。其他標準到不行的背景設定,像是:能穿越時空的西藏密宗門把、女主角刀子口豆腐心的同志好友、窩在大城市角落覓得一處閑靜的咖啡店,全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所以才說〈Re/turn〉這齣戲很有趣,裡頭的角色、場景、橋段,都非常典型、具體、工整,按理說戲劇系該是台大最搞怪、最突破的系所,但潛意識裡依然落在某個無形的框框之中,這大概是會唸書的孩子,長期以來被訓練出來的直覺吧。


若唯從回憶中醒過來
圖片轉載自 台南人劇團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一齣勾起共鳴的戲

不過換個角度想,政治正確的好處是容易引起廣大的迴響。我也曾經看過不少實驗精神強烈的戲,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在目不轉睛或坐立難安兩個極端之間,能看得很有感觸的人畢竟占少數。〈Re/turn〉能在新舞臺連演八場,搞出七種結局吊人胃口,場場高朋滿座,正因為這是一齣非常貼近觀眾的戲。就像我討厭偶像劇,但是看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某些橋段,仍然感到心有戚戚焉:當我看見若唯與蘭姐艱難的親子關係,頻頻落下感同身受的淚,聽見〈A House Is Not A Home〉也深沉的嘆了口氣,為自己的感情生活始終難以圓滿覺得遺憾。


可能正是因為求學背景相似,周遭朋友的生活型態與境遇以相似,蔡柏璋在節目冊裡說的一些話,我也覺得格外有道理。他說:

不知道是台灣人真的不擅長解決問題,還是真的不夠有主見,連「選擇」這件事情都需要先拉別人下水,似乎怕最後事情失敗,至少還有個人可以拿來當替死鬼?(我知道有一派人會將這個現象美其名為『重感情』)

台灣普遍存在人云亦云的文化,可以呼應我前面所說的「資優生現象」。我們之所以做出政治正確、符合社會期待的事,多半是因為唯有這麼做才能獲得支持,被質疑的時候,也才能立刻翻出咎責的箭靶,免於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而且,我們太習慣事事被肯定,面對可能被否定的情境,竟退化到唯唯諾諾、無所適從的地步。


因為喪禮墜入回憶,如果能重來,一切會不一樣嗎?
圖片轉載自 台南人劇團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何以選擇總是令人焦慮?
當熟悉的情境被搬上舞台,直接演給我們看的時候內心的不安頓時被放大兩百倍。

這是我喜歡也不喜歡這齣戲的原因,理性上我討厭耽溺於過去,與其老是圍繞著小情小愛小咖啡店的題材打轉,不如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思索及實踐未來的可能性;但感性上自然而然地傾向回憶過去,特別是當未來怎麼看都不明朗的時候,沒有選擇、沒有改變,就沒有犧牲、沒有失落。

蔡柏璋在節目單中作的結,便是最適切的Open Answer
當我們都可以不用再期盼Return的時候,或許就代表,我們對於選擇有了新的體悟。









By the way, 我看的那天結局是「Return」。我不太喜歡,總覺得太夢幻太矯情了,嫚青真的能若無其事地唱出劉若英的〈成全〉嗎?

----

台南人劇團
http://tainanerensemble.org/portal/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erensemble

Re/turn〉兩廳院簡介
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83c7ee335013c8f3572e20412?lang=zh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