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celona, 巴塞隆納高第篇


inside Sarada Familia, August, 2011, Barcelona


這是聖家堂,全世界最接近神的地方





初到巴塞隆納,借住在學長姐的公寓,黃線Joanic,位在鬧區邊境。我們在磚紅色的小陽台上泡著久違的台灣茶,看遠方悄悄露出兩個尖尖的塔頂:「那就是聖家堂,」學長得意洋洋地說:「全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就在我家後院,走十分鐘就到了。」

See those little ears :D? August, 2011 in Barcelona


於是我朝著尖塔前進,順著斜坡而下,眼前的聖家堂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大得我在它跟前只能仰望,它像幾根圓圓的糖果柱靠在一起,搭成一座薑餅屋,黃土色的外牆圍著鋼鐵鷹架,在正午的艷陽下亮得發燙。

聖家堂的正門由巨大的機翼型拱門撐起,正中央掛著大十字架,地上相應的位置則豎立著象徵苦行的柱子,披著荊棘的耶穌,滿面愁緒擁抱犧牲的那一刻。高第運用立體派技法,以俐落的直線與稜角,專注地呈現聖人視死如歸的神情。將被釘上十字架前的耶穌安排在正門口,是為了揭開榮耀的序幕:祂身後厚重的大門上,以加泰隆尼亞文刻滿聖經內文,要人心生敬畏地推開門扉,踏入殿堂──

裡面的柱子筆挺如白楊樹,穩穩地撐起聖地,接近頂端時像藤蔓一樣向外展開,在神性光輝的滋養下茁壯,而我則彷彿迷失在迷幻的伊甸園中,在悠遠森林的核心,看見吊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沐浴在絢爛的光芒中等待重生。


Roof of Sagrada Familia, August, 2011, Barcalona


聖家堂滿是圓滑、不規則的曲線結構,在建築學裡是難上加難的設計,卻是高第刻意模擬植物樣態的堅持。此外,聖家堂比起其他的教堂明亮許多,柱子、牆面清一色皎潔的白,交由太陽透過彩色玻璃上色,只要戶外陽光普照,教堂裡便一片斑斕絢麗,並且隨著太陽偏斜的角度變換顏色。身在其中,彷彿踏上童話故事中的虹橋,被甜蜜的彩虹包圍,越深入其中,越脫離真實世界、越接近神。那是一種非常超現實的感受,即便兩旁遊客如織、熙來攘往,我還是不自覺地帶著敬畏的眼光謙卑的抬頭仰望,自然而然墮入沉思,靜靜的、一句話也說不上來,心裡卻翻騰得很。

其實只是普通到見怪不怪得太陽光,在聖家堂裡卻多了幾分神性的色彩。為什麼?因為高第總愛在人為建築中大量引入自然光線,他主張順應自然,人生為自然的一部份,其居住、生活的環境應該更貼近自然。生在鋼鐵奇蹟的年代,高第的理念看似與當時的思潮脫節,其實只是回歸人類的本質──越是簡單坦率,別人越看不透。

inside Sagrada Familia, August, 2011, Barcelona


許多唸建築的朋友,看我在Facebook上貼出巴塞隆納的照片,都大喊羨慕。因為高第是神!他們異口同聲的說,一邊用工程的角度解釋:聖家堂,就結構而言是非常脆弱的,其實柱子蓋得這麼高,又在頂部分散岔開,很難支撐屋頂的重量,更別說這麼多座尖塔,如果巴塞隆納突然來個地震,曠世鉅作恐怕就要毀於一旦!

「重點是他有試著做出來啊!」學設計的人最在意這個:「台灣的結構師父只會說:『柱子你就老老實實做柱子,做這樣細細蘇蘇要幹嘛?』」有新的想法就要想辦法實踐,旁邊的人要支持他、幫助他、給他資源去實踐,否則就只是空想罷了。


其實聖家堂不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建築,而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工地,它已經蓋了一百年,距離預定完工時間還有十四年,希望趕在高第兩百年冥誕之時落成。然而即使只是一片工地,票價竟可以喊到14歐元,每年造訪的旅客仍就絡繹不絕,因為看在渺小的地球人眼中,聖家堂儼然是一座外星堡壘。





留言

  1. 『這個世代選擇太多、質疑太多,我們忘了專心致志的美德,也沒有信心堅持走自己的路。』

    這句話很有見識啊。是作者說的,還是引用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