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紀錄:產業轉換之奇幻旅程

 


獵人頭看到我的履歷時,第一句話都是:「哇,你產業跳很大耶」從他們的語氣聽得出來,顯然以職涯發展而言,大幅度轉換產業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不過我是比較隨遇而安的人,相較於一條線性的道路,轉換產業讓我把職涯發展走成一張網,繞了很多路沒錯,頭銜與薪水成長的速度也比較慢,但沿途風景很有趣,我樂在其中。

今年工作滿10年,雖然時至今日仍載浮載沉,我想透過這篇文章整理自己轉換領域的歷程,也匯總常被問到的問題,希望能夠提供大家一些想法。



畢業後為什麼選擇美妝快消品?

大四時我進入美妝品牌實習,到正式出社會工作的頭兩年我都待在這個產業,主要做開架快消品。入行的原因很簡單:10年的商學院畢業生,最厲害的投資銀行或管理顧問業,進不了一線大公司的人,就往跨國快消品公司去;當時的我什麼經驗都沒有,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

大型品牌商的好處是組織架構完整,新手可以很有系統地學習怎麼做事,不過快消品以價格戰為主,行銷最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創造衝動誘使消費者做不必要的消費」。我本身不是一個物慾很強的人,難以同理我的目標客群,加上我不喜歡美妝產業販賣外貌焦慮或年齡焦慮,終究無法長久地待下去。

上台做過什麼新品簡報😂


為什麼投身科技新創?

在我亟欲尋求改變的時候,剛好踫上矽谷高速發展。科技新創的一切都和大型品牌商不同,大型企業墨守成規、科技新創擁抱風險;大型企業著重短期成效、科技新創放眼未來;大型企業把年輕人當耗材、科技新創重用年輕人,讓我非常嚮往。

不過剛踏入這個領域時不理解全貌,只看到它欣欣向榮的一面,後來才發現這個圈子報喜不報憂,失敗的人比成功的多、欺瞞的人比誠實的多、講話的人比做事的多。離開大品牌的溫室進入新創叢林的我,這才算是真正長大,我曾受科技新創的不穩定所苦,甚至被裁員,但即使環境凶險難測,科技新創敢於想像、勇於突破的熱情是我留在這裡的原因,至少比鼓吹過度消費有意思多了。

還靠pitch贏過獎金😂


怎麼會踏入公共政策溝通?

秉持著球來就打的精神,我不知不覺踏入公共政策溝通的領域,今年居然也第四年了。因為是從新媒體的角度切入,我還是帶著一種革新的精神在工作,而且一想到我所傳遞的訊息是大家真正需要的,會實際影響大眾的生活,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很多朋友聽到「公家單位」都會下意識覺得「工作起來應該很辛苦吧?」性格比較保守是一定的,但公共政策本來就不一定適合譁眾取寵,在適合的情況下還是有空間能尋求突破;公文等繁文縟節我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嚇人,畢竟私人企業也常有一份報告改15個版本這種事情發生;至於好不好溝通?我覺得是人的問題,私人企業多的是不通情理愛耍官威的怪獸,公家單位也有思路清楚、能尋求改變的聰明人。

我喜歡我的城市


We are the same of our choices

在工作的歷程中我意識到自己沒辦法像某些人一樣,對單一領域充滿熱忱,甚至說出「這是我的天職!」這樣在我看來過度承諾的話。與其痴痴地尋找命中註定的產業,多方嘗試成為我的工作常態,從中歸結自己的傾向:我喜歡面向大眾多過於 B2B、我喜歡當早期使用者而非晚期大眾、我喜歡帶來實質的影響。

說到底我喜歡改變,我喜歡為一成不變的環境帶來新的想像和突破,創造帶給我成就感,讓我工作十年依然能保持熱情,持續期待新的有趣的專案;同時,我也很在乎改變是否務實,細節是否清楚可執行,大品牌的訓練還是留存在我身上。

我一直不認為興趣廣泛有什麼錯,至少我始終堅持可行性很重要,但從小到大的教育,乃至於獵人頭對我的評價,讓我花了太多時間質疑自己。我覺得多方嘗試很有趣,我們更有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命中註定的領域,這或許會影響向上爬的速度,但工作的方式不只一種,人們一天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所屬領域沒有絕對的好壞,反應的終究是我們的價值選擇。




-

歡迎追蹤我的 InstagramFacebook方格子



留言

  1. 因為很有趣,就讀完了~工作十年仍保持社情,不確定是不是錯字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